如果要搞清楚兩者是不是一回事,首先要看對祭祀和上墳這兩個詞的解釋。
中華文明自古講究“友誼”二字,崇拜天地鬼神,跪拜父母長輩。每年,清明節是一年一度祭祖的節日。清明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,也是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節日。很多人認為,祭祖就是在墳前祭拜燒紙,是為了祈禱逝去的親人能在另一個世界安心幸福,保佑家人健康。畢竟祭拜和上墳是一回事嗎?
如果要搞清楚兩者是不是一回事,首先要看對祭祀和上墳這兩個詞的解釋。上墳就是我們常說的掃墓,一種向死者獻祭的活動。中國很多地方講究上墳。通常是在陣亡將士紀念日,清明節,農歷七月十五,農歷十月初一,農歷二十三。后輩要為逝者準備一系列祭品(如煙、酒、菜、點心、香、紙錢、鮮花等。),然后來到死者墓前進行祭祀,以示后人對死者的感情。
“祭”也有敬神、問神、祭祖的意思。在原始時代,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以脫離肉體而存在。犧牲是靈魂這個概念的派生物。最初的祭祀活動相對簡單野蠻。人們用竹子或粘土來塑造神的偶像,或畫出神的形象,如太陽、月亮、星星、野獸等。在石頭巖石上,作為崇拜對象的附屬物。然后,供奉給神靈的食物和其他禮物被陳列在偶像面前,主持人進行祈禱,而崇拜者對著神靈唱歌跳舞。祭祀是有一定規范的。舊供品向神或祖先致敬,以示尊敬和祈求保佑。
祭祀是中國禮典的一部分,是儒家禮儀的主要部分。禮有五經,祭祀不重要,是對神的祝福。祭祀對象分為神、俗世神、人神三類。天公拜,地公拜,祠堂享。祭祀的概念記載了《周立》、《禮記》、《禮記正義》和《大學宜顏補》等儒家典籍的解釋。中國古代“神不信非族,人不拜非族”,祭祀有嚴格的等級。眾神只由天子獻祭。諸侯祭山川。普通人只能祭祖,祭灶神。清明節、端午節和重陽節是祭祖的日子。最后祭祀和上墳其實不是一回事。上墳是祭祀活動的一種形式。
祭祀和上墳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?
掃一掃
關注濟南陵園網微信
了解更多殯葬知識
